登錄    註冊    設為首頁

聚酒薈

My Fine Wine
當前位置: 首頁 > 美酒資訊 > 行業動態 >

重回農耕:葡萄種植業的返璞歸真

http://www.my5y.com 2012-12-25 來源:聚酒薈
汲取天地之精華的葡萄藤,只有在與自然的對抗與共存中日漸強壯,才有機會被那一方水土刻畫出自有的風格。才會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來到我們面前,撥動易感的細胞。
      汲取天地之精華的葡萄藤,只有在與自然的對抗與共存中日漸強壯,才有機會被那一方水土刻畫出自有的風格。才會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來到我們面前,撥動易感的細胞。
 
      地球,一個以地為名的星球。而我們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,以農業大國法國為例,卻從1950年的2000公斤/公頃劇減到了100公斤/公頃以下。換句話說,我們的土壤正在走向死亡。
 
      二次世界大戰大量製造的彈藥是罪魁禍首。當年有人作了戰略性的斷言:沒有化肥,農藥,和機械化種植,我們的農業不可能養活全地球的人。於是,戰爭未能耗盡的大量閒置彈藥,就被華麗麗地請入了全世界的鄉間田野,殺蟲的殺蟲,除草的除草,如此這般。引領這場“綠色革命”的 Norman Ernest Borlaug(諾曼·波勞格教授)也在1970年因此獲諾貝爾獎。農業成了一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產業。不僅如此,這些大量使用的農藥,成為每年40%的二氧化碳來源。不僅如此,失去活力的土壤,還面對著水土流失的後果。

 
      人類的未來,取決於現世的人面對眼前利益一觸即發的迷亂,與心懷世人的慈悲心之間的博弈。漸行漸遠中,我們還能走多久?出路又在哪裡?作為葡萄酒人,還是來談談葡萄園,以期窺一斑見全豹。
 
  歐洲的許多葡萄園,大都在50年代和60年代開始使用農藥製劑,並陸續推廣。最初的改變在經濟效益上是令人振奮的,原先10-20公升/公頃的產量,只要年份不太糟糕,大多數葡萄品種輕而易舉地就能高歌猛進到100公升/公頃以上。
 
  有黴菌,殺;有雜草,殺;有蟲害,殺。機械化種植收耕,車輪滾滾間就將土壤壓得瓷實,土裡的生物們無法呼吸;來年開春,又用機器把土深深地翻將出來,殘存的小東西們又被打亂了生活節奏。隨著土壤活力日漸降低,葡萄藤對養分的人為供給也更為依賴,葡萄藤所需要的氮,磷,鉀,被人為地施予,惡性循環。可再神奇的葡萄藤也無法明白地告訴我們,多少氮磷鉀是恰到好處。過量的氮磷鉀肥,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果實變大,充滿水分,果味趨淡。釀出的酒,自然就缺乏緊致度。更糟糕的是,生產過程中可能殘留的農藥,也為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埋下伏筆。善於在最貧瘠的土地上生存的葡萄藤,也因此無法深深紮根;唯有在死氣沉沉的土壤中,膚淺地苟延殘喘。
 
  土壤分析大師 Claude Bourguignon(克勞德·勃艮紐),長年來是羅曼尼-康帝酒莊(DRC),Vega Sicilia,Jaques Selosse,Didier Dagueneau, Elio Altare 等等世界頂級葡萄園的土壤分析顧問。他也在全世界各地親自採集了6000多個土壤標本。他痛心地指出,現在全球葡萄藤紮根的平均深度,已經從40年前的3.5米,下降到了如今的50釐米。克勞德也是風土流派和 Bio-Dynamic(生物動力法,又譯:自然動力法)的虔誠擁護者和宣導者。他認為,深深紮根的葡萄藤,不僅是植株健康成長的徵兆之一,也是充分表現當地風土的唯一路徑。唯有此,從土壤深處岩石中汲取的微量元素,才能整合到植株本身的酶當中,並合成葡萄酒中的香味元素,成為區分葡萄酒優劣的重要杠杆。
 

  克勞德以勃艮第1936年葡萄園分級為例進行了關於風土學說的論證。在研究中,勃艮第1936年分級的葡萄園,75%都驗證了根據科學量化研究劃定的土壤種類品質,和當時人工品嘗劃分的葡萄酒品質(從而推及葡萄園品質)間的關聯度。這裡所說的土壤品質,包括土壤的活性,種類,質地,呼吸能度,化學微量元素成分,等等量化指標。那些感動了無數人的上等勃艮第葡萄酒,來自最有生命力的土壤。
 
   所幸,近年葡萄種植業又開始返璞歸真,越來越多的葡萄園開始進行有機種植或者生物動力法種植。他們跟隨自然的指引,順應天地的韻律,也將生生相克的道理運用到了極致。抑制田間的雜草生長,用另一些草本植物;對抗蟲害,用他們的天敵;抑制黴菌困擾,用吸潮的土方製劑;鬆土,上馬蹄;施肥,下牛糞。法國第一位葡萄酒大師 Master of  Wine,阿爾薩斯名莊 Zind-Humbrecht  莊主 Olivier Humbrecht,自從1997年開始進行生物動力法的實踐。他說,實踐第一年開始,春季常見的萎黃病(冷空氣或者大量降雨之後導致葉面轉黃)就開始消失。恢復活力的土壤,不僅將被之前密實的土壤隔絕的鐵元素釋放出來,排水能力也有顯著提升。許多轉型到有機種植或生物動力法的葡萄園,經歷四到五年的低產調整期後,不無例外地感受植株抗病免疫能力的提高,葡萄與陽光之間的正向互動,以及葡萄果實中糖類物質與酚類物質成熟時間的同步,以及許多無法言傳的種種變化。
 
  汲取天地之精華的葡萄藤,只有在與自然的對抗與共存中日漸強壯,才有機會被那一方水土刻畫出自有的風格。才會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來到我們面前,撥動易感的細胞。
 
  寫到這裡,突然想到若乾年前的某個午後,在四川稻城買到五個其貌不揚的蘋果,未曾期待的鮮香脆一下子激起了久以前的童年水果記憶。還有第一次來法國時,在普羅旺斯小鎮上遠遠聞到草莓清香的那份驚喜與感動。
 
  真希望,這樣的體驗,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輕易擁有。
 
  起死回生,時猶未晚。

(責任編輯:Kelly)
新聞來源:《知味葡萄酒雜誌》 作者:劉琳 點擊:
免責聲明:本網站登載所有內容皆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,絕不意味著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更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所有內容僅供大家學習、交流和探討。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熱門標籤
教皇新堡紅葡萄酒

最新活動

汽車用品商店